首席評論
  □潘洪其
  葛蘭素史克(中國)涉嫌行賄等案件偵查終結,日前被依法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現已查明,該公司將賄賂成本預先攤入藥品成本,通過大肆賄賂醫院、醫生、醫葯協會組織等,牟取非法所得數十億元。
  去年7月葛蘭素史克涉嫌商業賄賂案曝光,其有組織、大規模實施商業賄賂的消息,讓人觸目驚心又有些難以置信。現在,警方公佈了該公司涉嫌商業賄賂的更詳盡具體的犯罪事實,證實了之前的有關報道和傳言。據調查,該公司構建了一個“行賄營銷”的經營模式,打造了包括自營藥、外包藥、“冷鏈”(疫苗)銷售等5條“賄賂鏈”,形成了醫葯代表賄賂醫生、地區經理賄賂大客戶、大區經理賄賂VIP客戶、市場部賄賂專家、大客戶部賄賂機構的賄賂網絡,其組織架構之嚴密、操作手段之嫻熟、專業化程度之高,令人“嘆服”不已。
  葛蘭素史克是一家總部在英國的知名跨國藥企,其在華子公司陷入如此嚴重的商業賄賂案件,聯繫此前強生、西門子、輝瑞等跨國藥企也曾卷入在華商業賄賂風波,不能迴避的一個問題是:藥企向醫院、醫生、有關官員行賄,到底是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帶過來的“洋病毒”,還是中國醫葯行業早已有之的“潛規則”?
  跨國公司的母國多是法治完備的國家,長期受母國市場機制的浸染和法治的約束,大多形成了良好的內部治理結構。跨國公司在母國一旦出現行賄、欺詐等違法犯罪行為,將受到非常嚴厲的製裁,單是巨額罰款一項,有時就可能被罰得傾家蕩產。一些跨國公司的子公司在東道國進行商業賄賂,若東道國法治完備,也會受到嚴厲製裁——如2012年美國對葛蘭素史克的賄賂行為提出指控,公司被判支付30億美元的罰款。法律制度和商業文化的制約,使跨國公司在母國和法治完備的東道國,都少有行賄、欺詐等違法犯罪行為,嚴格守法、規範經營不但成為跨國公司的倫理準則,也成為其在全球傳播企業文化價值的核心內容。
  一些跨國公司在國外能嚴格守法、規範經營,進入中國後卻大搞商業賄賂,甚至像葛蘭素史克那樣組建高度組織化、專業化的商業賄賂體系,正所謂“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毋庸諱言,商業賄賂在中國醫葯行業有著深厚的土壤,藥企為銷售藥品、醫療器械而向醫院、醫生和有關官員行賄,在一些地方已是公開的秘密,用中國醫葯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的話說,“外企還好一點,國內藥企行賄現象更嚴重”。某種意義上講,一些跨國藥企在華大肆行賄、欺詐,既緣於其企業倫理失陷的內因,也是他們入鄉隨俗適應“潛規則”,並利用資金資源的強勢地位把“潛規則”做大做深的結果。
  作為跨國藥企在華商業賄賂的典型案件,葛蘭素史克賄賂案凸顯了跨國藥企在發展中國家的經營困境,更為中國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治理醫葯商業賄賂敲響了警鐘。當前亟須進一步推進醫改攻堅,完善醫葯購銷公開交易平臺;加快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切斷醫院與藥品、醫生與開單之間的利益關係;完善醫療服務價格體系,增強醫務人員拒腐防腐能力。
  顯然,惟有從源頭逐步消除醫葯商業賄賂的土壤,跨國藥企進入中國才不會感知“水土異”,也才能從根本上遏制醫葯企業的商業賄賂行為。編輯:  (原標題:葛蘭素史克賄賂案敲響的警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jrybzfw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