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新網9月10日電 法國《歐洲時報》10日發表評論文章稱,奧朗德民意支持率跌至聞所未聞的12%,右派群起討伐,宣稱總統已無合法基礎,要求辭職的呼聲四起;極右派要求提前大選,聲稱已作好組閣準備;即使是執政黨內部也不乏批評聲,要求政策轉向,部分議員甚至揚言不投票支持政府,果真如此,政府便將遭遇法律層面的信任危機。
  政治是無情的。在一片歡呼聲中上臺的奧朗德也許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民意支持率會一創再創法國第五共和國總統的新低,並於上周跌到了聞所未聞的12%。
  在這亂局中,幾個月前出任總理時還頗孚眾望的瓦爾斯也呈現民意表上的自由落體,加入了最不受歡迎總理的行列。這豈止是多事之秋,簡直就是法國政壇的一場風暴。
  這場風暴的直接起因似乎是總統前女友出書揭短,因而被形容為投向愛麗舍宮的炸彈。因情變而導致反目成仇,在普通人可能會波及家人親友,而涉及總統時,私事就成了國事,其殺傷力也可想而知。
  緊接著,最近快速改組內閣的隱患也接踵而至,一位部長上臺僅9天便因涉嫌偷稅漏稅而下臺,儘管理論上說這不能算到總統的賬上,但審查用人不嚴格,執政者的形象難免再受重創。
  當然,將這場政壇風暴僅僅歸咎於情婦或逃稅部長顯然不符合現實。民眾對總統的不滿一言難盡,從同性婚姻到地方政體改革,從學校課時變化到增收環保稅,等等;但最根本的問題則出在經濟上:經濟停滯不前,失業率居高不下,稅務負擔明顯加重。
  奧朗德上臺前的主要承諾是搞好經濟,減少國家債務,這是大部分法國人的願望。但在怎樣推動經濟減輕債務這一問題上,要在法國得到廣泛的認同則相當困難。也許,總統的如意算盤是讓民眾付出盡可能小的代價,獲得盡可能明顯的效果。為此,他不斷通過“失業率年內肯定下降”之類的信心喊話,伴之以力度不大的刺激增長政策,去尋求推動經濟,對採取強有力的改革措施心存顧忌,因為執政者很清楚,如今所謂的改革,無非是削減福利,同時觸及形形色色壓力集團的利益。
  即使在經濟狀況正常的情況下,要推行這樣的政策,也必然招致民怨,更何況是在歐洲經濟難以擺脫經濟危機之時。因此,如能借國際形勢的外力,“順其自然”振興經濟,何樂而不為?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歐洲經濟持續蕭條,未經歷深層變革的法國經濟繼續沉淪應該說是順理成章的事。
  在幾乎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法國總統才拋棄了事事求共識的做法,轉而向企業求援,以提高法國競爭力為名,向企業做出減負、鬆綁的承諾。這一被政評家稱作政治大轉向的決定,遭到法國工會和左派輿論的嚴厲批評,指責總統經濟、社會政策的天平向企業過度傾斜。從政治角度來看,一個有明顯左派傾向的總統不論推出什麼政策都難以獲得右派選民的認同,而當他的政策出現右傾時,他的左派選民基礎也必然受到壓縮。他唯一能指望的是經濟改革見成效,但這種事情不可能立竿見影。在此之前,民意跌入低谷的奧朗德很難再有號召力,因為他已幾乎耗盡了民心資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今日法國總統的困境正是法國危機的特殊體現。數十年來寅吃卯糧享受高福利的法國人在指責總統的時候,是否能反思“確實需要改革、但不要碰我利益”這樣一種文化?政治風暴對誰都沒有好處,投入政客形象與民意混戰,將總統當成替罪羊,對解決危機不會有任何意義。面對亂象,不如冷靜思考一下,如果法國目前的政策轉向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即使來遲,亦不應一味詆毀。畢竟,法國經濟能否重振與數千萬人命運相關,國家和社會的前途遠比總統或總理的政治生涯重要得多。  (原標題:法國政治風暴中的冷思考:不應一味詆毀經濟政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jrybzfw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